据彭博报道,由于市场押注大宗商品短缺,2016年中国的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交易创造新的纪录水平。中国去年的商品期货交易量已经连续七年占据全球首位,但在交易额方面,中国期货市场的表现仍逊色于其他国家。
据中国期货协会的统计数据,2016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上升27%至41.38亿手,累计成交额增长30%至177.4万亿元。其中,从成交量看,上期所占全国市场的40.62%,郑商所占全国市场的21.78%,大商所占全国市场的37.16%;从成交额看,上期所占全国市场的43.44%,郑商所占全国市场的15.86%,大商所占全国市场的31.39%。
中国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在2016年迎来了狂欢,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去产能引发投资者对原材料短缺的担忧。去年一些商品期货在交易狂欢中价格飙升,价格波动性也因过去价格和库存过低而增加。中国投资者蜂拥涌入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推高了铁矿石和棉花等商品价格,但也引发投资者对市场产生泡沫的恐惧。
在流动性冲击、供给侧改革以及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下,2016年黑色系、基本金属以及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品种屡屡暴涨暴跌,一度引发投机炒作狂潮,迫使交易所频频出台实施交易限额,调整相应品种的保证金标准等针对性调控措施。
2016年以来,大宗商品市场的活跃及行情的火爆是“事件驱动下资金和情绪叠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2017年大宗商品市场将延续2016年的行情,如果资管市场在2017年能得到有效恢复,商品基金将更大规模地进入期货市场。
分析师表示,供给侧的改革将成功改善中国的产能过剩等问题,特别是中国的煤炭和钢铁行业。2017年期货市场的关键词,依然是“供给侧改革”,但深度和广度将出现变化。深度上,将从去产能过渡到实质性去产量,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广度上,将从黑色产业链,扩展到农业产业链,甚至更多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
新的一年里,全球大宗商品生产商指望中国订购大量铁、煤炭和铜,从而推高大宗商品的价格,这些生产商认为中国的基建支出增加将抵消住房市场增速放缓造成的价格下跌。但《华尔街日报》分析认为,中国基础设施投资难以成为大宗商品的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