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期货主力合约1506高开低走,持平于昨日的收盘价,报收943元/吨。玻璃现货价格不断走弱的映衬下,玻璃期价显得颇为坚挺。进入2月份,持续一年多的玻璃期价转入升水格局。分析人士解释称,从理论上讲,期货价格贴水转化为升水意味着市场看好远期,但2015年尤其是节后市场走势似乎并不乐观。
从现货市场上来看,目前玻璃市场已经进入年底的淡季,下游购销活动开始减缓,生产企业的调价动作不再频繁,近期现货出厂价没有明显变化,全国市场整体销售平稳。
对于近期及未来价格走势,要同时考虑玻璃产业的供给周期和库存周期。
供给方面,2009年-2014年国内玻璃产业一直处于产能扩大周期,伴随着2014年玻璃价格的大幅下滑,部分玻璃产能冷修停产。
“从供给周期来看,2009年以来国内玻璃产能大幅增加,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2014年上半年,不过随着2014年玻璃价格的大幅下挫,进入2014年下半年之后不少高成本的玻璃产能已经开始被动停产冷修。”玻璃产业的供给端已经开始收缩。“如果后期生产线继续减产冷修,在产产能可能会继续缩小。这种趋势如果持续下去将对中期玻璃产业产生较大影响。”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月低,国内浮法在产生产线234条,较去年同期的245条已经下降11条。且2014年下半年开始,玻璃的在产日熔化量呈现出逐步下降的态势,截至2月6日,日熔化量较去年同期的15.11亿吨下降0.31亿吨,降幅2%。
库存方面,根据玻璃行业惯例,每年春节前一个月开始,工地加工需求减弱,下游加工企业农民工开始放假。玻璃厂库存开始累积,这种趋势一般会延续到3月份。
尽管如此,然而对于2015年的整体需求,产业人士并不乐观。根据中金地产组预期,2015年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将继续下滑至5-10%,新开工-5%-10%。
中国玻璃信息网运营总监陈小飞表示,从房地产市场看,2015年玻璃市场需求有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玻璃下游的需求结构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房地产市场新开工面积减少直接影响未来玻璃需求;保障住房和棚户区改造难以弥补商品房的减量;房地产的投资价值日益衰减;汽车行业对玻璃需求增量贡献不足;平板玻璃出口增量有限。
综上,2015年玻璃需求同比将减少5%左右。
